据广州日报报道,今年6月以来,全国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,引发各方关注。据中药材专业网站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当归、党参、牡丹皮、黄连、白术、甘草等常见中药材均出现大幅度的价格上涨。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,广州的中药材价格近期也普遍走高。
中药材涨价后,对上、下游产业链均产生较大影响。对于上游产业链来说,中药材价格的上涨意味着原材料的成本增加,进而影响生产利润。对于下游产业链来说,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导致药品价格上涨,从而影响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。有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表示,如今一服滋补中药的价格已从过去的60元涨到100元,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无疑增加了经济负担。
一是如今种植户面临的成本压力普遍较大,前些年因为价格低,一些种植户减少了种植面积,还有不少人选择弃种,量少价格自然就涨起来了。
二是中药材需求在增加。随着广大群众对中药材的认可度进一步加深,中药保健的市场需求也在提升。
三是中药材种植易受天气影响,产量波动大,太热或太冷都会歉收。像近年来国内部分中药材种植区出现干旱或洪涝灾害,都会造成中药材减产。
四是有热钱涌入中药材市场,助推价格上涨。今年初,有医药公司得知颜泳棉在大面积种植中药材,就向他提出希望能收购他种植的全部中药材,但被他拒绝了。“一来我们种植的中药材大部分有稳定销路,二来中药材是有周期性的,必须到了成熟季节才能采收,不能进行投机。”
首先,价格上涨会导致药企的经营成本增加,影响他们的经济效益,甚至导致部分药企经营困难。价格上涨会导致一些药企,为了追求利润而降低药材采购的质量,这对于药品的治病效果和可靠性都是威胁。
其次,价格上涨会对社会整体产生不好的影响。中药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,其价格上涨会对患者的看病费用产生直接影响。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患者负担加重,甚至使得一些患者无法获得必要的药材,从而影响到身体的康复。
此外,价格上涨还可能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。中药材是中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价格上涨会使得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制约。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中医药行业的成本上升,进而影响到中医行业的发展和传承。
最后,价格上涨还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。药材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,而价格上涨会使得盲目投资药材种植的资金增多,让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更加集中,导致环境的破坏和恶化。此外,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一些药材的野生资源枯竭,从而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。
1、归市场价格突破140元/公斤;
2、天然牛黄价格已突破120万元/公斤;
3、川楝子:近两日市场购货商家颇多,但因该品种市场需求量有限,货源实际成交量一般,价格小幅上调,现包检验四川货4元,云南货3.7-3.8元。
4、葶苈子:随着产新结束,今年产量明朗,多商视货量受减,积极到各产区组织货源,行情逐步上涨,目前市场经营商暂时要价较乱,统货价格在15-16元。
5、辰砂:近期市场有商寻货,带动货源小批量走销转畅,目前市场存量货源已显薄弱,受此影响价格小幅上扬,现统货650元。
6、地龙:近年来由于产地禁采、禁捕,产量逐年减少,随着需求量上升行情逐步上涨,目前市场广西货少,价格在340-350元;上海全开货320-330元;进口全开货价格在310-320元。
7、乌梢蛇:市场来货偏少,经营商手中存量也较薄弱,惜售心理不断加强,行情继续高涨,现全开货要价在620-630元。
8、砂仁:国产货在产地价升的带动下市场行情再次上抬,目前价格基本持平,文山货售价140-145元左右;西双版纳货125元;越南货130-135元。
9、朱砂:随着前阶段良好的消化市场存量薄弱,近期市场寻货商较前期有增,而目前可供货源量已显少,受此影响价格稳步上调,现天然货680元,水飞货620-630元。
10、玄参:寻货商家陆续增多,随着走动加快行情进一步上升,河南货售价16元左右;湖北货价格在17.5-18元。
11、三七:在市场多数药材普遍价升下,价低行情引起多商关注,近日去产地购货的商家较多,行情出现明显上涨,市场价格随之调整,60头售价140元左右;80头130元;120头120元。
12、珍珠:近期市场及产地关注商家较前期明显增多,带动货源小批量走销畅快,价格较前期涨幅明显,现统货190元,优质货240元。
中国中药协会近日发布倡议书提出,本轮药材价格出现较长时间的异常上涨,势必给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。协会呼吁,为有效平抑中药材市场价格异常波动,保证药品质量和市场供应,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哄抬和操纵药材价格、投机炒作等。
该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资深专家、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红卫也表示,中药材价格的暴涨暴跌,最终危害的是整个行业。“种植户如果因为价格上涨而跟风,很可能因为种植面积过大迎来价格暴跌;而如果中药材价格快速上涨,对药企的中成药供应也是一大考验。”
刘红卫曾经做过调查,我国正常年用量5万吨以上中药材有14种,1~5万吨的是53种,5000~10000吨的是54种,1000~5000吨的是150种。“以上扣除50多种资源多、价格平稳的品种,需要重点关注的大约在220个品种左右。”
刘红卫建议,可从全国年用量5000吨以上的品种入手,组织相关专家研究确定国家收储的中药材品种、规格、数量、价格及库存轮换等。“特别是要建立中药材分类分级管理目录,建立储备中药材目录和定点储备企业名单,设立专项风险基金,组织相关专家对中药材储备品种和定点储备企业进行评估,建立国家统筹的中药材储备库,逐步形成规模适度、结构合理、管理科学、运行高效的中药材战略储备体系;同时,可以从国家层面统筹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天津等超大城市建立相对独立的中药材战略储备库,并在道地药材产地设立动态的中药材流通质保仓。”
在刘红卫看来,中药材战略储备可以发挥“蓄水池”作用,实施“丰储欠补”。“可以在某些药材价格低迷、种植户需要支持的时候加大战略储备,解决‘药贱伤农’问题,同时规避高价储备风险,防止价格暴涨暴跌。”